国泰民安,民之所盼。毒品是个人、家庭,乃至社会、国家,都不能承受之重。面对毒品犯罪手段花样翻新,毒品种类迭代升级,我市始终坚持对毒品犯罪“零容忍”,牢牢秉持“标本兼治,预防为主”的方针,以严打高压和社会治理并重,突出全方位禁毒宣传教育,持续筑牢禁毒防线。
进学校,伴青春不“毒”行。涉毒人员日趋年轻化,其抓住青少年好奇、追求刺激、群体化等特点,以极具伪装性、隐蔽性和迷惑性的“神仙水”“邮票”等各种形态各异的新型毒品向校园渗透,致使青少年极易被蛊惑和危害。对此,全市各地禁毒部门利用新学期开学期间,组织各地禁毒部门及禁毒委成员单位到辖区各中、小学以“上好开学第一课 青春不‘毒’行”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活动,选派公、检、法、司等公职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。目前,全市共进校开展禁毒宣传法治教育300余次,现场发放禁毒宣传手册10000余份,涉及受众青少年20万人次。结合青少年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,借助漫画、读本、影像等多途径讲好禁毒故事,增强宣传教育趣味性和体验感,同时有机整合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网络、政府和司法六大保护体系,做好青少年们的榜样,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、价值观,强化法治意识,谨慎交友,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和对毒品的免疫力,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进社区,护生活不“毒”行。结合近期开展的“大走访”“万警进万家”等活动,实地走访社区、村(居)与工作人员、社区戒毒(康复)人员座谈交流,详细了解禁毒宣传和预防、戒断人员管控、平安关爱等工作开展情况。与社区志愿者和网格员协作配合开展禁毒普法活动,现场设置禁毒宣传展板、展台,分发禁毒宣传手册或各类印制禁毒宣传标语的物品,深入居民、商户普及什么是毒品、毒品的分类、毒品的危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,提高群众识毒、防毒、拒毒的能力和意识,并鼓励其积极向身边人同步宣传禁毒知识,达到“宣传一人、带动一家、辐射一片”的良好效果,目前已发放禁毒宣传资料15000余份,现场解答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。
进乡村,促振兴不“毒”行。针对全市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,大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等情况,全市各镇(乡、街道)组织禁毒志愿者走村入户以发放禁毒宣传画册、面对面现场讲解等形式宣传毒品危害性和禁毒重要性,走集市以悬挂禁毒宣传警示标语、摆放禁毒宣传门型展架、毒品仿真模型等方式宣传国家禁毒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,切实增强广大村民的法治意识。同时,我市对禁种铲毒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,全面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种铲毒工作。通过张贴禁种铲毒公告、宣传图片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,要求群众相互监督,积极检举揭发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,保证自己不种毒的情况下,同时还监督周围的人也不种毒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共建立禁种铲毒工作专项行动工作队250余支,开展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禁种铲除宣传活动,累计组织开展专项行动2000多次,出动车辆1500余台次,出动无人机200余台次,共有9000余人次参加踏查,开展“禁毒流动课堂”200余次,禁种铲毒踏查工作院坝会、村民大会200余场,共发放禁毒种铲毒宣传挂图1.6万余份,禁毒铲毒宣传折页2万余份,其他禁毒宣传资料 2万余份,进村寨手持喇叭宣传1200余次,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2000余条次,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禁种铲毒的高潮。目前,通过认真开展禁种排查和踏查专项行动,我市共发现非法种植罂粟112处,铲除零星种植罂粟18000余株,查处涉案人员36人。
进企业,督寄递不“毒”行。伴随寄递行业的迅猛发展,部分贩毒人员依托网购方便跨界、寄递渠道隐蔽等特征,以“网络+寄递”形式实施违法犯罪,该形式全程人员非接触、流通速度快、传播范围广,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追查毒品来源的难度。对此,全市禁毒部门坚持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工作思路,加强公安、市场监管、邮政等部门的协作,特别是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辨毒、识毒能力,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以“识毒辨毒查毒”等为内容的相关禁毒宣传培训。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培训,使从业人员对毒品的种类、毒品的特性、毒品的危害及禁毒工作在行业中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,增加其对毒品的感性认识,增强识毒辨毒查毒的能力,提高物流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查缉毒品的技能。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头条号、人民号等各线上媒体发布禁毒相关宣传内容;线下在全市各寄递网点张贴禁毒宣传海报或标语,向其企业和社会公众实行全覆盖式精准禁毒普法;形成治理、宣传相结合,线上线下互合力的治理新模式。
进网络,营清朗不“毒”行。置身大数据时代,互联网在带给群众便捷的同时,也对生活、工作发起挑战。部分贩毒人员以互联网为载体,在虚拟空间寻找买家销售毒品,既减少毒品违法犯罪的成本,也使得毒品违法犯罪跨越时空更易实施;亦或是部分含精麻药品处方药无医师把控,在网络渠道肆意流通,既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大量购买用以制毒,又会导致少数法治意识薄弱的群众随意购买使用后产生依赖。积极向中央、省、市、县报刊、电话、网站等主流媒体,及时反映本地禁毒工作成效,积极宣传毒品危害。同时邀请主流媒体记者深入基层、深入一线采访报道,将基层鲜活、真实、感人的故事推向大众。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、新手段,通过博客、播客、微信、QQ、社交网站、网络游戏等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禁毒预防教育宣传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在贵州禁毒、六盘水市禁毒、盘州禁毒、钟山区禁毒、盘州发布、文明盘州等禁毒新媒体上发布文章45条次。在“六盘水禁毒宣传”及下辖四县(区)今日头条号发布禁毒信息48条次。在中国禁毒宣传门户网(禁毒在线)、多彩贵州网、中国凉都、盘州人民政府网、盘州禁毒等新媒体平台、网站发布信息(含视频)10余条。通过多渠道、多形式的系列宣传活动,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有了更深的认识,防毒、拒毒、禁毒意识不断提高,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禁毒氛围,形成了禁绝毒品、人人有责、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,为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