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 » 警营文化 » 经验交流
藏蓝铺就振兴路:公安驻村书记的乡村密码
字号:[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“周书记,你是我们的好书记,你来帮我们干了很多大实事!”在牛坡村蜿蜒的硬化路旁,村民紧握周羊的手,质朴的乡音里盛满沉甸甸的信任。2023年5月,这位六盘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民警,身份切换为六枝特区关寨镇牛坡村驻村第一书记。警服换成了便装,肩章换成了责任,他将警营的严谨与担当,种进这片大山里的土地。

车轮上的“破题者”,当考场开进深山坳。摩托车轰鸣声在牛坡村的山道上终日不息。作为交警的周羊在入户走访时却敏锐地发现,许多村民的摩托车既无牌也无证。“不是不想办,是不知道咋办,去城里考试太远了!”村民老杨的话道出了无奈。

无证驾驶、缺乏安全意识、车辆违规上路——这些隐患让周羊坐立难安。他翻开驻村日志,第一项重点任务跃然纸上:打通交通安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周羊迅速带领队员逐户摸排,建立全村无牌无证车辆及人员详实台账。随即,他积极向“娘家”六盘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同沟通,决定将摩托车考场搬到村民家门口。2023年8月16日,关寨镇堕却的空地上,一场特殊的考试正在举行。这不是普通的考场,是周羊积极协调公安资源为村民铺就的安全之路。考前培训、技能指导、车辆整治、法规宣讲,环环相扣。当99名村民终于接过崭新的摩托车驾驶证时,阳光照散山间的薄雾,村民黝黑的脸上也绽放出笑容。

“周书记把‘考场’搬到了山沟沟里,真是方便了我们啊!”老杨摸着崭新的驾驶证感慨。这场“送考下乡”,是周羊用公安智慧为乡村治理注入的专业力量,车轮下的隐患被精准化解,一条符合乡土实际的平安路径就此延伸。

路上的“筑梦人”,从泥泞小道到钢铁防线。刚到牛坡时,周羊就被几位村民围住。“周书记,看看我们寨子那条路吧!”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,一条集资30万元修建三年却因资金短缺而戛然止步的泥土路,一直是牛坡村村民心里的牵挂。雨天泥泞难行,晴天尘土飞扬,出行十分不便。

“路不通,什么都空谈。” 周羊深知,这不仅是出行难题,更是阻断发展的瓶颈。他将其列为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。周羊一身的韧劲和资源整合能力,成为他攻坚克难的利器。周羊化身“协调员”,四处奔走。水城华新水泥厂被他的执着打动,无偿捐赠100吨水泥;纳晴高速T9合同项目部被他的为民情怀感染,支援了急需的砂石。材料到位,人心更需凝聚。他组织村民投工投劳,男女老少齐上阵。搅拌水泥的轰鸣,挥洒汗水的号子,奏响了牛坡的希望交响曲。一条平坦坚实的硬化路终于取代了昔日的泥泞。

然而,周羊的“安全雷达”并未停止扫描。新路虽好,但村内多处临崖、急弯路段缺乏防护,隐患犹存。“安全,一分一秒都不能等!” 周羊积极对接贵州高速公路水城中心,软磨硬泡争取到500米高标准的高速公路护栏。当这些坚固的“钢铁卫士”牢牢守护在新路和危险路段旁时,村民们的心里也筑起了一道信任的堤坝。“以前走这路心发慌,现在踏实多了!周书记是真给咱办实事!”村民王大姐摸着冰凉的护栏,话语温暖。

从无路到有路,从有路到安路,周羊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公安的敏锐和专业,将一条条民心路、安全路铺到了百姓心坎上。

村里的“守护神”,警务种子深植乡土。在牛坡小学,周羊的心被深深刺痛:简陋的食堂里,孩子们或蹲或站,捧着饭碗在露天角落匆匆进食。校门口,重型运煤车呼啸而过,卷起漫天尘土,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岌岌可危。

“孩子的事,是天大的事!” 周羊的责任感瞬间被点燃。他立刻联系六枝特区武装部,详细陈述困境,成功争取到帮扶资金。崭新的安全防护窗装上了食堂,60套结实的餐桌椅安置到位。看着孩子们终于能在明亮安全的食堂里安心吃饭,周羊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。

校门口的安全更牵动周羊的神经。他迅速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员,成立“护学岗”。每天上下学时段,那抹藏蓝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。疏导交通、指挥车辆、护送学生,风雨无阻。他还协调专业力量,在校门两侧关键位置安装了减速带和醒目的爆闪警示灯,用技术手段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再添一道保险。

面对村里留守老人多、信息闭塞、安全意识薄弱的现实,周羊想到了公安的“老本行”——宣传防范。他再次借助“娘家”力量,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调资金,为全村每个村民小组安装了“组组通云喇叭”。这个看似简单的设备,成了牛坡村的“平安之声”。防诈骗知识、防火防汛提醒、防一氧化碳中毒警示、最新的惠民政策,通过清晰洪亮的乡音,定时响彻山间村落。

“以前哪懂这些!现在喇叭天天讲,骗子电话我都晓得挂掉了!”七十多岁的李大爷笑着说。云喇叭不仅织密了安全防护网,更将法治观念和文明新风,如春雨般浸润到乡村的肌理。

周羊还敏锐抓住关寨镇派出所创建“主防”示范所的契机,牵头组建了牛坡村村级警务团队。他亲任队长,村支书、民兵连长等骨干成为队员,配上市公安局支持的警用摩托车,一支土生土长的“平安轻骑兵”活跃起来。调解矛盾纠纷是他们的重头戏。无论是兄弟阋墙争赡养,还是邻里寸土起纠纷,周羊总是冲在最前,法理情并用。驻村两年,12起大小矛盾成功化解在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真正做到了“小事不出寨,大事不出村”。警民之间的连心桥,在一桩桩、一件件实事的累积中,越发坚固。

“周书记带来的不只是路和证,他把公安的‘真本事’,变成了我们牛坡村的‘平安符’。”牛坡村村支书雷蕾说道。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,周羊以藏蓝为笔,以泥土为纸,写下了关于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理想信念。如今周羊的身影,依然每天出现在牛坡村的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。那抹行走的藏蓝,正一点一滴,继续编织着牛坡村更踏实、更温暖的明天。
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