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 » 工作动态 » 部门动态
阳光下的守护 | 面对面、心连心,守护“少年的你”健康成长
字号:[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清晨七点半,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门口,一抹藏蓝色的身影准时出现。水城区公安局以朵派出所所长杨森的“驻校一小时”工作开始了。2025年2月以来,以朵派出所推出“所长驻校一小时,校园平安每一日”(以下简称“驻校一小时”)机制,通过面对面交流、心连心沟通,从法治教育到心理疏导,从安全防护到矛盾化解,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让警务工作既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

筑牢法治防线,倾注人文关怀。“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?遇到网络诈骗该怎么办?”在以朵派出所辖区的校园里,这样的法治课每学期轮流开展。杨森和同事们利用“驻校一小时”工作时间,结合校园实际案例,重点讲解校园欺凌、网络安全、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,通过多媒体资源、互动问答等方式,激发学生参与热情,并对学生进行疏导。

今年2月,七年级学生小韦因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、不时与老师言语争执而引起关注。杨森利用“驻校一小时”的时间,与他展开“朋友式交谈”,借助真实案例和共情引导,让小韦逐渐放下戒备。经过多次深入沟通,这个曾经用行为表达“渴望被关注”的少年,态度和行为悄然发生转变。

除了面向学生的法治教育,派出所每学期还组织2-3次教师师风师德教育活动,以及1至2次家长法治教育活动,构建起学校、家庭、派出所三方联动的法治教育体系。

建立心防体系,呵护健康成长。“警察叔叔,我能和您聊聊吗?”这样的开场白,已成为驻校工作中的常态。以朵派出所特别关注有需求的青少年、留守儿童、心理困扰学生等特殊群体,通过建立“一人一档”成长档案、每月至少一次谈心谈话、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等方式,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关怀。

6月4日凌晨1点53分,杨森的微信突然响起——学生小添因与父亲发生激烈争吵,情绪低落。杨森立刻拨去电话,耐心疏导至凌晨4点22分。待小添情绪平复后,他又联动学校、家长,搭建起守护小添健康成长的三方桥梁。这种超越工作时间的守护,正是“驻校一小时”机制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。

“和学生相处需要有很强的共情能力,要把双方放在同等地位上沟通。”杨森在驻校工作中,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。他深知,对于这些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少年们来说,平等且真诚的交流至关重要。无论是学习上的压力,还是与同学相处中的小矛盾,亦或是家庭方面带来的困扰,杨森都会耐心地听学生们倾诉,然后给出温暖且实用的建议。

创新工作机制,提升守护效能。在半年多的实践中,以朵派出所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“所长驻校一小时,校园平安每一日”机制框架——“七步工作法”(查背景、听自述、举案例、重预警、约见面、观成效、定奖惩)、“每日互通+每周研判”机制、“驻校联系卡”等创新举措,实现了从“被动处置”向“主动引导”的转变。

5月26日,七年级学生小妤捡到一部手机后主动上交派出所,却在表彰前流露出顾虑:“拾金不昧是应该做的,但怕被同学误认为是‘多管闲事’。”杨森通过肯定其“诚信品格的社会价值”,引导她建立“正向行为值得被弘扬”的认知。派出所在各校推出“警察小熊”和奖状的正向激励措施,让善行义举和改过自新的学生得到肯定和弘扬。

“驻校一小时”机制运行半年来,成效显著:涉校警情同比下降21%,多起潜在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,校园平安稳定水平显著提升,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。

从校门口的每日守护到凌晨四点的热线倾听,从法治课堂到心理疏导,以朵派出所的“驻校一小时”机制,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。这不仅是警务工作模式的创新,更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校园的生根发芽。正如杨森所说:“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,为‘少年的他们’撑起一片更加安全、和谐的成长天空。”
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