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多行业支撑、集团化运作、精细化分工、跨境式布局等新特征,反诈工作已成为以数据为武器、以网络为战场的技术攻防战。近年来,六盘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坚持以“数据+协作”双轮驱动,构建起牢固的反诈防控体系,持续提升专业作战能力,实现全市电诈立案数、损失数连续两年下降,并带动打击处理质效显著提升,成为全省反诈战线的一支尖兵力量。
团队作战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团队协作”。“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,人才结构合理、团队凝聚力强是我们最大的优势。”反诈中心民警张春理介绍。研判团队中,有人擅长计算机与大数据处理,有人精通“两卡”治理与模型构建,有人专注资金追踪,还有人专长侦查审讯。年轻民警在实战中迅速成长,逐步成为研判打击的行家里手。
为持续提升研判能力,反诈中心还配套建立了案件复盘、集中学习、案例推演等系列保障机制,以“传帮带+实战炼”系统提升专业能力,推动整体业务水平持续提高。自2016年成立以来,六盘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从最初仅由几名民警组成的反诈小组,逐步发展成一支20人的专业团队,业务覆盖数据研判、防范反制、“两卡”治理、涉诈人员管控等多个模块,实现了从依赖个别技术骨干到整体专业能力协同提升的转变。
数据破壁从“单点打击”到“全链突破”。面对电诈案件高发多发严峻形势,传统“由案到人”的打击模式受数据壁垒、犯罪环节繁多、窝点多位于境外等因素影响,难以锁定隐藏在各种虚拟虚假身份背后的诈骗分子。面对这一挑战,六盘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积极探索,依托多类型技战法模型,以情报数据为支撑,拓展研判路径,实施多维度穿透分析,持续推动“由人到案、类案攻坚、数据穿透”的战法转变,从而实现对跑分洗钱、组织偷渡、诈骗窝点全链条精准打击。
预警拦截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多元协同”。预警劝阻是反诈工作中的另一重要阵地。如果说打击是后手,那么预警劝阻就是关键的先手。“诈骗分子往往通过洗脑控制受害人,诱导其自我隔离。这时候,我们必须争分夺秒、以快制快。”刘志强说。为此,六盘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牵头与银行、通信运营商建立高效联动机制:银行负责识别异常转账并予以拦截,运营商及时关停涉诈号码,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线下寻人、见面劝阻,形成闭环处理。
“两卡”治理 从“以打为主”到“管防结合”。“两卡”(电话卡、银行卡)是电信诈骗犯罪的重要作案工具和生存基础。六盘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积极转变思路,与银行、运营商强化协作,压实行业主体责任,推动“两卡”治理从“以打为主”向“管防结合”转变,从事后打击向前端治理延伸。“两卡治理中,银行和运营商并不熟悉电诈相关案件作案流程,甄别识别能力欠缺,我们定期对银行和运营商开展反诈培训,紧密联动,不断提升银行识别异常资金交易、运营商发现诈骗号码的能力。”刘志强介绍。
在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一支年轻而坚韧的队伍在默默坚守。六盘水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平均年龄仅32岁,先后荣获“贵州省青年文明号”等多项荣誉,多人获评考核优秀、三等功等奖励,在省级创新大赛和技战法比赛中屡获佳绩。他们为了拦截一笔诈骗转账,曾在银行彻夜蹲守;为劝阻一名被骗群众,辗转多地、反复沟通数小时;为厘清一个诈骗团伙架构,在上万条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——技术在不断更新,骗术也在不断变化,但这支队伍的战斗初心始终未变。